依于仁,游于艺—21位艺术家非代表作品
2012.09.09 - 10.07

新闻稿

《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观念21》行为表演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界。21,艺术家的原意是指作为未来的21世纪,朱青生进一步解释说,21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无论是艺术家的原意,还是朱青生在理论上的发挥,21都表达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与过去相决裂的前卫态度。无心插柳,《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也出现数字21,索性取其“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决心。

前卫虽然有它极端的一面,但它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仍然是有价值的,整个20世纪的艺术或多或少都具有前卫的性质。前卫论的深刻在于它反对陈旧的认知(认为某种形式比另一种形式更自然、更恰当、更愉悦)。当代艺术是更为混杂的艺术,没有哪一种形式比另一种形式更自然、更恰当、更愉悦。

前卫只从当下来认知艺术,并希望巩固对当下的再度认知,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对前卫的论断是:“前卫关切的是那里要有一个艺术的纯粹现在。那里没有等待。没有子孙后代,只有艺术上不停地同僵化和死亡进行战斗,今天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获得胜利。”前卫对纯粹现在的要求,以及它在艺术上同僵化和死亡的斗争是积极的,尽管我们不一定强求今天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获得胜利,但它至少能形成变革和更新的契机,它是开启的尝试。

古人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指的是创造原则,主管大始,主管兴、革。兴,指的是创造,使无存在。革,指的是去掉存在,使已存在的不再存在。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兴与革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创造。2012年8月刚刚去世的艺术批评家罗伯特·休斯曾判断说:“在科技发现随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人类话语包括艺术在内的各方面都在加快变化速度的感觉。从现在起,在新经验的压力和对用新形式囊括新经验而提出的要求下,条条框框不再适应,正统知识也不再固定不变了。”中国当代社会的迅猛加速,对艺术在内的人类话语构成巨大的压力,它推动艺术家进行历史的革新和自我的革新,以使当代艺术能够囊括新的经验和观念。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三十余年,为名所累的局势已非耸人听闻。尤其是最近十年,在市场的怂恿下,名利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获得更多关注的同时,也对艺术家本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压力。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当代艺术力争表达的自由,最近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名利化的同时,自身也在力图去名利化。作为知名艺术家,对未来艺术家的影响,应尽可能削减名利化的作用,尽可能激发未来艺术家创造性的正面能量。

《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的参展艺术家均为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其中既有从艺时间超过二十年的老将,也有最近几年的后起之秀,他们都尽可能地选择了自己的非代表作,即不太常见的作品或相对陌生化的作品——甚至是并不成熟、未曾示人的作品。从媒介上看,包括绘画、摄影、雕塑、录像、装置、行为、声音,以及融合在以上媒介中的观念作品。从创作年份上看,最早的作品有1989年宋永红保存至今的纸上作品,最近的则有好几位艺术家根据本次展览主题所创作的最新力作。总体而言,艺术家们都放下了包袱——放下思想的包袱,放下名利的包袱,放下竞逐的包袱——轻松地展出作品,还原到从事艺术最原初的、最轻松的、最惬意的、最游弋的状态。

艺,在孔子的时代,指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艺,在今天专指艺术,作为职业艺术家,朝夕游于艺,从内心把艺术当作愉快的事情,应对洒脱,而非为物所累。游于艺,即在艺事中涵泳从容。正如宋永红所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了解了太多关于艺术的标准,关于艺术家的生存背景,关于展览的重要与否,关于艺术的秘密,一切的一切似乎有某种规律可寻,这似乎有背于艺术关于自由创造的原则”。


参展艺术家(按拼音排序):崔岫闻 何云昌 蒋志 焦应奇 金江波 李青 李天元 李占洋 梁硕 卢昊 卢征远 马六明 缪晓春 宋永红 宋永平 向京 杨少斌 展望 张小涛 赵能智 庄辉

策 展 人:段  君
出 品 人:孙永增
策展助理:谢金媛、林涛
项目协作:刘晨雅、武玲

主    办:白盒子艺术馆
开幕酒会:2012年9月9日(周日)下午4点
展览时间:2012年9月9日——2012年10月7日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
联系方式:+86-10-5978 4800
登录网站:www.798whitebox.com


策展人文章

《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
策展人:段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观念21》行为表演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界。21,艺术家的原意是指作为未来的21世纪,朱青生进一步解释说,21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无论是艺术家的原意,还是朱青生在理论上的发挥,21都表达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与过去相决裂的前卫态度。无心插柳,《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也出现数字21,索性取其“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决心。

前卫只从当下来认知艺术,并希望巩固对当下的再度认知,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对前卫的论断是:“前卫关切的是那里要有一个艺术的纯粹现在。那里没有等待。没有子孙后代,只有艺术上不停地同僵化和死亡进行战斗,今天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获得胜利。”前卫对纯粹现在的要求,以及它在艺术上同僵化和死亡的斗争是积极的,尽管我们不一定强求今天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获得胜利,但它至少能形成变革和更新的契机,它是开启的尝试。

2012年8月刚刚去世的艺术批评家罗伯特·休斯曾判断说:“在科技发现随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人类话语包括艺术在内的各方面都在加快变化速度的感觉。从现在起,在新经验的压力和对用新形式囊括新经验而提出的要求下,条条框框不再适应,正统知识也不再固定不变了。”中国当代社会的迅猛加速,对艺术在内的人类话语构成巨大的压力,它推动艺术家进行历史的革新和自我的革新,以使当代艺术能够囊括新的经验和观念。

《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的参展艺术家均为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其中既有从艺时间超过二十年的老将,也有最近几年的后起之秀,他们都尽可能地选择了自己的非代表作,即不太常见的作品或相对陌生化的作品——甚至是并不成熟、未曾示人的作品。从媒介上看,包括绘画、摄影、雕塑、录像、装置、行为、声音,以及融合在以上媒介中的观念作品。从创作年份上看,最早的作品有1989年宋永红保存至今的纸上作品,最近的则有好几位艺术家根据本次展览主题所创作的最新力作。

艺,在孔子的时代,指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艺,在今天专指艺术,作为职业艺术家,朝夕游于艺,从内心把艺术当作愉快的事情,应对洒脱,而非为物所累。游于艺,即在艺事中涵泳从容。


展览现场




作品

  • 崔岫闻 《神域》(男组) 影像 2010年
  • 崔岫闻 《神域》(女组) 影像 2010年
  • 何云昌 《红塔山》 红铜 9cmx30cm 2008年
  • 金江波 《境》 摄影 2010年
  • 金江波 《魅》 摄影 2010年
  • 焦应奇 《恶官一国》 方案 2012年
  • 未命名
  • 未命名
  • 李天元 《07-9-10》 油画 150x220cm 2007年
  • 李天元 《肖像》 油画 145x220cm 2007年
  • 李青 《丰收田——为丰田项目所作》 木、漆、油彩 126×156×10 5cm 2009年
  • 李占洋 《(大)安乐椅》 铸铜 86X94X58cm 2007年
  • 1
  • 梁硕 《买后母#1》 综合材料 100×70×60cm 2012年
  • 卢昊 《天气热了》 纸本中国画 11 14cm 2012年
  • 卢征远 《放大》 行为摄影 六寸照片 若干 2012年
  • 卢征远 《慢性》 黑色大理石 75x75x60cm 2011年
  • 1
  • 2
  • 3
  • 缪晓春 《死亡再度胜利》 数码铜版 108x142cm 2009年
  • 缪晓春 《天使的堕落》 数码木刻 88x120cm 2009年
  • 宋永红 《芭比娃娃》 布面油画 215x150cm 2011年
  • 宋永红 《雕像》 纸本 17x23cm 1997年
  • 宋永红 《过马路》 纸本 19x26cm 2011年
  • 宋永红 《无人售票》 纸本 19x25cm 1989年
  • 宋永红 《泳池》 纸本 15 5x19 5cm 1993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2
  • 3
  • 4
  • 5
  • 6
  • 7
  • 向京 《岛》 灯箱 7 5x17 5x277
  • 杨少斌 《每一天》布上油彩 120×90cm 1996年
  • 未命名
  • 展望 《群交》 麻绳 尺寸可变 2012年
  • 1
  • 2
  • 3
  • 6
  • 4
  • 5
  • 庄辉 《小区》 布面油画 200cm x150 cm 1998年



媒体报道